参与见证 无限幸福荣光

责任编辑:沈劳轩 信息来源:宣传调研处 发布时间:2021-05-08 14:46:18 阅读次数:458
【字体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抒发老同志的爱党热情、爱党情怀,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更好地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省老年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百年壮丽华章、启航时代新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并通过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播。今天编发第1期作品:《参与见证 无限幸福荣光》。

作者:民舞剧目2班 王佩莲

作为纪念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之一,省老年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百年壮丽华章、启航时代新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我积极响应、欣然参与,旨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戮力同心共筑中国梦。回顾中国共产党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百年历程,我作为一名地震战线的退休人员,在这里主要想通过我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反映党的改革开放决策使国家和人民富起来的辉煌成就,以此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享受改革开放红利 倍感幸福与自豪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命运最关键的抉择,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记得我1982年大学毕业在麻城地震台站工作时,台站有测震、定点形变、地应力等3个观测手段,分为3个专业组,台站只有一台手摇式处理观测资料用的计算机,仅供定点形变观测组人员使用,其他2个专业组的同事只能是望机兴叹。1983年,全省只有武汉、麻城、黄梅等3个地震台站配备了PC150计算机。那时台站为了参加全国全省观测资料评比,各小组轮换着使用这台计算机,每天都是人歇机器不休息。弹指一挥40年,麻城台站观测仪器从模拟走向数字化,台站人人手中一台电脑,资料处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从40年前台站每天需要6人负责测震、定点形变、地应力日常观测工作,到现在仪器无人值守,是改革开放成就了地震科技进步。

我在武昌小洪山地区整整工作与生活了29周年。80年代单位所在地只有南边建有一条东西向的“八一路”,一趟49路公交车,快的时候20分钟来一趟,慢的时候半小时一趟,出行不是太方便。而现在单位附近交通网线犬牙交错、公交站点星罗棋布。单位的北边修通了洪山侧路、东边修通了珞狮北路、西边修通了科技小路,公交车有552、606、522等9条线路公交车,地铁8号线在单位附近还专设站点……。2013年我退休离开单位近十年,结果今年4月12日我坐地铁到单位参加座谈会,居然在那条我最熟悉的“八一路”迷路了。单位附近一些50年代建设的三层楼房已全部拆除,现在到处高楼林立、绿化观赏带、车水马龙,改革开放切实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单位职工住宅楼伴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大发展,职工生活待遇也逐步得到改善。我1981年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只有41.5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到了2021年,经过40年的持续涨薪,月收入增长近200倍;居住环境也有了较大改观,我先后搬过6次家,住房面积也是一次比一次增加,质量更是一次比一次提高,而且我现在的住房就坐落在武汉东湖风景区。站在楼房家里,透过窗户玻璃就可以眺望外面的精彩世界。省博物馆、省美术馆、楚天传媒大厦等尽收眼底,白天属于武汉市地标性建筑,晚上张灯结彩,夜景美轮美奂,成了一道道靓丽的灯光秀风景,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国富民强,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退休后,我就报名上了省老年大学,自入学以来,收获不仅是知识,还收获了友谊和感动,让我倍加感到老有所乐、老有所获。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人民的好日子。试想,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出台,没有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没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作支撑,人民的好日子怎么会发展的这么快,幸福生活质量怎么会提高得这么快呢!

参与防震减灾依法行政 助力抗震民居建设

我在湖北省地震局工作32年,先后涉及地震志编辑室、监测处、地方处、震防处、法规处、记者站、办公室、机关党委、武汉市地震办、武穴市等10个岗位,职务从办事员、科员、副处长晋升到调研员,职称从助理工程师晋升到高级工程师,所见所闻受益匪浅。其中,2011年至2013年,我作为湖北省地震局正处级干部,被局党组派往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最边远的县级市武穴,担任湖北省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驻武穴市扶贫工作队队长。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法》为促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防震减灾法》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对于社会各界来讲比较陌生。我们工作队常常遇到武穴市民对《防震减灾法》的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还有《防震减灾法》,以至于民房建设没有进行抗震设防,学校没有依法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深知普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以精准普法为抓手,把普法宣讲列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对武穴市领导宣传的龙头工程;二是抓好房屋抗震设防的重点工程;三是抓好中小学校应急演练的基础工程。

当年我们4名队员的工作热情十分高涨,组织编印了农村抗震民居设计图集,免费发放给驻点村,供农民建房选用;组织专家完成《农村民居抗震知识宣传挂图》《湖北省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手册》《遇到地震怎么办》等10种惠农宣传资料发放到全省村委会;为驻点村整合惠农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村委会环境改造;指导与推进朱木桥村兴桥小区310户抗震农居示范点建设,在展示我省抗震农居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同时,用正确舆论导向力推农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协助武穴市完成了大别山地区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的立项建设;参加主持大别山地区防震减灾的发展规划编制;调查大别山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参与推进了大别山地区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洁万家等惠民工程的建设。

三年扶贫工作结束,我于7年后的2020年10月16日重返武穴市,再次踏上我曾参与扶贫工作的武穴市时,所见所闻真是今非昔比,到处呈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群众生活赖以生存的“水、电、气”供应充足,基本上实现了衣食无忧,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我局对口扶贫的陈德荣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平房已被抗震楼房所代替,家家户户装上了空调,冬暧夏凉。当天我有感而发,饱含深情写下了一首诗——《地震科普真的在陈德荣村发芽》:

总想钻进泥土

为大别山南麓找到方向

为第二故乡的人立一个风向标

亲吻土地的叹息声

要把根插到泥土里去

看一看那一颗颗幼苗

吸允着地震科普的力量

把这些知识变成绿

变成村庄里实实在在的风景

爱慕时光里的追梦

把空缺的想法躲进田野里

真想在土地里

酣然地睡上一觉

等醒来时目送村庄的眼神

充满了地震人的希望

我真的是亲眼看到了

地震科普在陈德荣村发了芽

......

我认为这些脱贫成就完全是得益于中央对大别山区的各种惠农政策以及重点项目工程的投入使用。每当我怀着感恩的心情,特别是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有机会回味我与武穴百姓一段同呼吸共命运的难得经历,感慨颇多。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脱贫工作今天取得这样伟大的成绩,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

百年栉风沐雨,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我虽已年过花甲,但我愿与时代同步,积蓄正能量,释放正能量,传播正能量,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最后的微薄之力。在日常琐碎生活中,我除了要扮演好奶奶角色外,学好党史,领悟理论创新,传承红色基因,言传身教“四个自信”,又成为我退休不褪色的主要使命。因为我知道,“四个自信”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不忘初心、传承践行,我不能缺位,用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